高品質訓練課程供應者

作者:Owen Ou
日期:

如果小米手機不是高階手機,或者說小米科技能找一家手機公司來合作生產,那現在出現的這些問題,可能就不是問題了。

2. 軟硬整合或軟硬結合?

這個問題,正是仕橙技術總監常提到的,台灣硬體廠想做軟硬整合卻做不好,應該調整策略去與軟體業者結合,建立夥伴關係才是正確的方向。小米看來也面臨同樣的思維困境,不同的是想以軟體公司來自行整合硬體。

在中國,騰訊及阿里巴巴兩家軟體公司,也嘗試進入手機市場,但選擇的是合作的路,其中騰訊與華為合作推出HIQQ手機,阿里巴巴則與天宇合作推出阿里雲手機。這兩家軟體公司的資金都比小米雄厚許多,但也不敢輕易跳下來一手統包所有的手機開發工作。

3. 手機產業的資本門檻

資金不夠雄厚是小米的另一個瓶頸。要玩手機是一個非常燒錢的產業,一款手機從開發到上市,沒人能保證一定成功,而一次的失敗,往往得燒掉數千萬美金。根據資料,小米科技的資本額約4100美元左右,一方面很容易就燒光了,另一方面則是不易讓代工廠或零組件廠放心出貨。

根據MIC的分析,目前手機業者接單慣例,為攤平新平台的測試成本及部分初期成本,10萬台是最基本的保證訂單要求,而考慮小米的資本額,業者可能要求現金交易,這會造成資金調度上的很大壓力。

4. 能否走出中國?

再談一個問題,就是小米手機能否走出中國市場。當然,前提是小米手機在中國成功站了起來。目前看起來,中國本土的白牌或山塞手機,普遍有硬體規格不高、軟體功能不強的問題,低價訴求的小米手機,在規格上則能填補這個空缺,確實有其立足的機會。

不過,若想跨出中國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除了品牌通路的建立外,最大的瓶頸將是專利問題,其次會面對Qualcomm要求的晶片授權使用費。目前賣得好的Android手機,在全球皆面臨Apple、微軟等專利訴訟及專利支付議題,小米手機若成長壯大,也難迴避這些問題。

5. 網路獲利模式可行?

最後,則是小米手機的獲利模式。以小米手機的高規格,其成本自然不輸其他高階手機,因量仍小,零組件的取得成本只會更高,總體成本自然也就更高。據MIC的分析,以小米1999RMB(約USB$310)的訂價,其出貨成本應高出USB$270美元。因此其毛利預估僅有5% – 10%。

僅管小米科技打算透過網路行銷,以降低成本,但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獲利模式。以小米其他兩大產品:MIUI及米聊來看,似乎仍不足以支撐其近期的獲利需求。在此情況下,雷軍想靠網路獲利的算盤,很值得觀察。